賴正義

2018年6月8日 星期五

不蓋深澳燃煤電廠,也許可以這樣做


出版時間:2018/04/06 10:46

賴正義/企劃經理人

行之有年的地球關燈1小時活動已於324日登場,我國今年亦有500家指標企業響應參與,依台電統計,今年節電成效約為10萬度。面對近日深澳燃煤電廠通過環評所引發的爭議,個人認為,此活動的節電成效或許可供深澳電廠興建與否的參考。

據資料顯示,深澳電廠260萬瓩機組的發電裝置容量共為120萬瓩,1號機及2號機的完工日期分別預計為2025年及2026年,所需經費約為1000億元。若以容量因數 80% 計算,每日發電量約為0.23億度,每年發電量約為73.5億度。

依上述數據來看,在不明顯影響民生下,若推動全面減少各商家每日一小時營業時間的政策,只要參與的規模達500家的250倍,即可節電達0.25億度,已高於深澳電廠的每日發電量。若於夏季用電尖峰時段,全台分數區輪流實施此政策,即能降低尖峰用電量,減少備用電力的需求。

此外,依台電公布的最新燃煤發電每度成本1.45元來計算,深澳電廠運轉壽齡40年的發電量約為2940 億度,所需成本達4263億元。若將此發電成本與建廠費於未來40年間用於補助國內各界更換省電設備與電器上,每年平均約為130億元,亦可顯著抑制尖峰負載量。

政府資料顯示,我國用電量年年持續成長,去年即較前年約高出50億度,成長率逾2%。面對此現象,若未能提出有效的方案從需求端顯著降低用電量,仍採取從供給端提供更多電力的現行思維,每三年即約需新建二座深澳電廠才能滿足新增用電量的需求。

遺憾的是,台灣地狹人稠,妥適之電廠廠址日益難尋,加上民眾環保與安全等意識大幅提升,各類型電廠的新建往往面臨極大的阻力。此外,新建電廠絕非一年半載可完成的,對於日漸嚴峻的限電問題,顯然緩不濟急,台灣亟需的是能產生立竿見影成效的能源方案。

為了環保,政府已推動多項減塑政策,雖然造成民眾的不便,但也未引爆成不可收拾的民怨。由此可推斷,推動全面減少各商家每日一小時營業時間以替代深澳電廠的新建,或許會影響部分民眾的生活,但基於能源與環保的考量,應該也會是民眾可接納的可行節電政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