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正義

2014年8月3日 星期日

從高雄氣暴事故看核四


731日高雄不幸發生多次的氣暴,受損街道長達6公里,除造成三百多人死傷外,財物亦損失慘重,高雄市政府初估超過數十億元,復建工作至少需半年時間。此事不免讓人聯想到國內爭議多時的核四案,由於核能電廠生命週期中對工程、能源、經濟、健康、環境、社會等多元面向均會產生衝擊,因此從不同的面向切入時,核電該不該發展自然是見仁見智的紛歧之爭。筆者認為,對於亟欲脫貧的未開發國家而言,經濟發展當然是首要考量,對於已屬小康的開發中國家,環境保護則可能會成優先考量,至於注重永續發展的已開發國家,社會安全則會成為主要考量。


二次大戰後臺灣民生凋敝,百廢待舉,為了溫飽、為了建設,國人曾積極投入經濟發展,創造出經濟奇蹟、臺灣錢淹腳目等傲人成就。但是,長期高度經濟發展所衍生的諸多問題,促使近年來許多國人對於國家未來發展的觀念,已從經濟掛帥、環保優先而逐漸轉變成安全第一。遺憾的是,執政者似乎未能體察民意所趨,多數政策的擬訂仍具有重經濟、輕環保、無國安的思維,因此近年來在推動重大投資案或與他國簽訂協定時,明顯與民意背道而馳,故難以順利推動。可喜的是,對於核電發展一事,隨著越來越多的公民投身於多元的運動後,「沒有核安,就沒有核電」已成為執政者以及多數國人的共識。


雖然經濟部730日公布歷時一年半的核四1號機安檢報告,六大安檢主軸從設計、施工到測試均通過查驗,經濟部長及安檢監督委員信誓旦旦表示,若核四啟封運轉,對核安相當有信心。不過,筆者認為,此次高雄氣暴事故將會更強化國人反核的意識,核四封存期絕非是經濟部目前所擬的三年,核四商轉將淪為反攻大陸的翻版。故請經濟部應體認事實,放棄核四復辟的白日夢,儘速規劃非核家園下的能源政策,畢竟能源是國家發展的動力,與國家安全及人民福祉息息相關,而其開發不是一蹴可成之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