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正義

2012年8月24日 星期五

台灣人才斷層危機 不容低估


社論-台灣人才斷層危機 不容低估
·        2012-08-09 01:02
·        中國時報
·        【本報訊】
     國科會舉行「科學技術發展諮議會」,邀集產官學界人士討論產學合作、國家型計畫及人才問題,國科會主委朱敬一會前受訪直指,台灣進入「人才斷層期」,如果再無作為,早年累積的優勢也會流失,與他國競爭的結果會是「死狀甚慘」,一語驚雷,讓產官學各界紛紛提出警語,然而,危機大家都看到了,解決辦法卻似乎還沒個譜。
     台灣人才危機非始於今日,早在二、三年前,朱敬一猶是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以一介學者的身分,已多次撰文警示,當年他提出的幾項具體事實,隨便舉例,一位留美博士要返台出任中研院助研究員,依現行俸給規定月薪約台幣十九萬;相同的人才若赴北京清華大學,年薪加上安家費、三年助房補貼等等平均月薪四十三萬六千,是中研院薪給的二點三倍,可想而知,如果以待遇做選擇,北京會是台北之前的優選。
     三年過去,情況並未改善,而台灣高階人才的薪資待遇,甚至已經遠遠落後於香港、新加坡達五倍之多。當時,朱敬一預估,如果不加防範則人才斷層危機會在十年內呈現,他大概沒想到,危機來得既猛又快,三年不到已然惡化。高階人才薪給受困於僵化法令制度,中低階人員待遇則受限於實際的經濟發展,當餅做不大的時候,可分食的資源必然有限,經濟實力不夠缺乏足以吸引人才的誘因,人才不足則在知識經濟的時代更不可能翻轉提升經濟實力,質言之,台灣可能不只陷入人才斷層危機,而是已經陷入人才斷層與經濟頹軟的惡化循環。
     本國人才如此,外籍科研人才又如何?朱敬一以自己身邊外籍教授的經驗為例,即使是教授拿到聘書前,還是要和一般外勞相同先行「外勞篩檢」,檢驗項目包括讓外籍專業人士不解也感到羞辱的「梅毒」;他們即使因為工作而取得永久居留證,但其家屬親人卻始終無法取得居留證,家人想團聚只能以觀光簽證卅天居留,期滿就得出境,連駕照換照都只給到其居留期限;他們在台灣工作所得,因為在銀行的居留證資料過期而不能在國外提款;連購買未上市股票配發股票股利,還得搜集包括公司與個人的一大疊資料赴經濟部投審會「申請」;林林總總的限制,只讓外籍專業人士自覺低人一等,且受到不合理、不公平的待遇。誰還想到台灣?
     本國人才難留、外籍人才不來,更嚴重的,台灣近幾年有強烈的鎖國心態,不論是陸生或者外籍學生,從教育到就業都要碰到相同的爭議話題:保障台生就讀與就業權益,陸生甚至不能在台結婚,即使開放外勞都有各種牽牽絆絆的政治考量,表面上彷彿保障了台灣人,實情卻是限制了高階優秀人才移入台灣,國家整體競爭力因此衰退,更多人才因此出走,在全球化的人才市場上,台灣已經失去了磁吸作用,人才無法群聚,產業如何升級?相對於新加坡大量鼓勵專業人士移入,世界最大強國美國從未改變向全球張開雙臂歡迎專業人士,不惜重金培養留學生,台灣還有什麼條件談全球競爭力?
     台灣走過困頓的歲月,有過「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的日子,然而,那些赴美人才陸續回鄉,開創台灣的經濟奇蹟,騰昇之後的台灣,學生出國留學意願漸低,留著守住一攤難以攪動的死水。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說得好,「新生代都是人才,但是我們沒有提供下一代可以發揮的舞台。」何以致此?「因為整個社會在政治運作下,把舞台做小了,都是往內看,產業沒有競爭力,年輕人也失去發揮的舞台。」
     產學界看到問題,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重點還是卡在政策法令制度的鬆綁,得一路通關從行政部門打到立法機關。隨便舉例,因為立法院監督公股事業與財團法人,重打肥貓,讓行政院祭出「打肥貓條款」,打到工研院幾乎崩盤,才亟思挽救推出「彈薪方案」,勉強有利於研究機關延攬人才,但已打成重傷。
     而在舉國從政治、經濟甚至語言俱談「庶民」之際,民粹情緒很容易塑造齊頭式的平等,卻絕對無益於形塑尖端人才,政治壓縮了經濟與社會的舞台空間,致使有遠見的政策方案無法有效推出、即時落實執行,都值得執政者深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