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正義

2012年8月24日 星期五

技職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賴正義評論:

我不甚瞭解,為什麼大學要分一般大學與技職大學,難道台大的老師就不能從事應用性的研究與教學?而台科大的老師就不能從事理論性的研究與教學?理論與應用是相輔相成的,理論大師也須瞭解實務的發展,反之亦同,台灣不是技職教育出了問題,而是整體教育皆出了問題,只知廣開入學大門,卻無畢業品質把關,浪費了學子多年的青春與金錢,社會各界也苦無人才可用,這就是亟待解決的根本問題。



技職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        2012-08-24 01:46
·        中國時報
·        【歐章煜】
     近日技職教育又引發各界討論,一些業者甚至表示台灣的技職教育嚴重脫節。其實嚴長壽總裁就曾經提到:技職院校不應被只懂理論的博士壟斷,其畢業生難以具備真正的專業技能。今年七月監察院糾正行政院:技職教育日趨學術化,對技術人才培育與產業發展不利。面對這些說法,我本人曾經參與許多的評鑑及認證工作,在此提供個人看法。
     技職院校科系的範圍又廣又雜,涵蓋美髮造型等服務業至機械等工科,性質差異極大。以工科而言,學生數理程度差異巨大;後段科大學生可能2/3+4/5都會答成6/8,而台科大學生的平均程度約介於「中」字輩大學;然而幾乎所有機械等工科學生均必修微積分及工程數學。可以想見的是,後段數理程度不佳的學生,能夠學到什麼?這就牽涉到技職院校工科的教育目標是要培育技術人員還是工程師。前者的基本技術操作(證照)重要性高,數理可能不需要;後者數理基礎甚為重要,技術證照重要性不高。
     嚴總裁認為,技職院校的師資必須要有實務經驗,最好能讓師資在業界、學校間輪調,專業老師的發表SCI論文不重要。這個觀點或許適合美髮造型等服務業或技術人員的科系,但不適用於培育工程師的科系。培育工程師的師資當然要跟得上時代,但不能夠採用上述輪調的方式,而必須鼓勵老師做研究,但其研究題目,要與實務有關,才能發展跟得上時代及前瞻性的技術。若老師不做研究,不論他過去有多少實務經驗,當他在學校不是每天接觸實務時,他的實務很快的過時。採用論調方式無法解決這個問題;何況,業界間競爭激烈,他們怎會隨便讓其他人學習技術?
     舉例而言,我的資歷恰巧為嚴總裁所謂的沒有實務的博士,然而我靠攻讀博士奠定的理論基礎,進行和工程實務相關的研究,成果不斷的發表在國際期刊。幾年下來,我獲得國科會傑出獎三次,所發展的工具及技術,廣為國內外業界使用。許多工程問題,我只要看基本設計配置圖,就可以知道問題的所在及解決問題。事實上,不僅我本人,許多同事也具備這種能力。這種經驗及實務,透過教學活動,回饋給學生。我們的學生在學校補足基本數理、工程學理及進階技術後,不但懂得基本技術,也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所培育的學生廣為業界所稱頌,也一直是國內企業界最愛的前五名。
     要如何促成技職院校合理的發展?我認為各校應該根據學生的特性而訂定其教育目標,然後透過評鑑或認證來檢驗。以工程教育認證的規範來說,科系要通過認證,數學及基礎科學課程須占畢業學分之四分之一。如果科系空有這些課程名稱,但其內容卻是國中國小的水平(因學生程度的關係),顯然的,這個科系的定位及教育目標有問題,評鑑或認證不應該通過;評鑑或認證不應該只看課程名稱,而應該檢驗實質授課內容。該科系應該根據學生的特性,培育技術人員或發展其他特殊專長。
     對培育工程師的科系而言,教學上應該強調學生的實作及創新,學生才不會僅有空泛的理論,而無法解決問題,不會搞不清楚一一及二二伏特的差異。在實作過程中,要注入創新的思想及作法,技術才能創新。教授的研究題目要盡可能的和產業脈動及科技的發展有關,研究成果仍然要發表論文,必要時可以專利或作品呈現,以便和其他學者或業界交流,否則就會變成閉門造車、夜郎自大,對人才的培育與產業發展不利。
     (作者為台灣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前台灣科技大學工程學院院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