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正義

2012年5月20日 星期日

第十二章 變壞的女人

文字方塊: 第十二章  變壞的女人


變壞的女人

  目前台灣女人與男人有什麼不同?有人提供了一個答案,那就是:女人想變壞,男人卻想變好。

  什麼是好?什麼是壞?其判斷標準無法統一,與時空有密切關係。女性公然袒胸露×在非洲是極輕鬆平常的事,在回教國家可能會被亂石砸死;民國五、六十年代,男生留長髮是傷風敗俗的事,在清朝則是不蓄長辮者不留頭。因此,在此評斷女人的好壞標準,是取國內目前一般人的認定為準。

  在一個充滿嚴重性別歧視的社會裡,兩性不平等不但展現於政治、法律、經濟、教育、就業、家庭等層面上,也滲透到人格、心理及情慾上。

  長久以來,女性說「不」的時間、次數比說「要」多得太多。社會上種種無理的約束,讓女性背負過多的包袱,根本就輕鬆不起來。女人被禁錮了十幾世紀,一旦稍獲解放,最想做的就是掙脫傳統的束縛,顛覆傳統的是非觀念。

  正如一個人過完無知、幼稚且完全聽命於父母的童年期,轉而邁入叛逆的青少年期一樣,現代女性對「好」與「壞」的界定常有別於傳統女性。她們要使傳統「好」女人變質,她們要讓傳統的「壞女人」一詞不再是罵人話,反而是一個對新女性的讚美辭!

  不可否認,隨著時代的改變,是非好壞的判定當然會有所不同,只是,現代女性的大膽表現有時還真令人不敢茍同。

  從很多地方可看出:

  愈來愈多的現代女性習性變壞了,她們一邊口誅筆伐傳統男人的缺失,卻又自身慢慢染上這些惡習;

  她們的性情變壞了,失去了女人特有的味道,雖然她們不想再當偉大的女性,事實上也真的不再偉大;

  她們的口氣變壞了,滿口臭氣薰天的言論,卻也能大言不慚說個不停;

  她們的頭殼變壞了,以為自己活在盡是聖賢的人間極樂世界,以為立良法、設團體就能保障女性終生的人身安全。
 

習性變壞

  犯罪、嫖妓是典型的壞男人特性!有位自小即立志當總統的黨主席不小心說了:「那個男人不上酒家」,立即招致眾多女性的圍勦。誰知,罵人的現代女性,竟也漸漸與這些壞男人同流合污。

  近年來,台灣的少年犯罪成長率趨緩,但少女犯罪率卻逐漸升高,且暴力傾向越來越嚴重。根據報紙的報導,很多校園的大姊頭沒錢就向同學勒索,看不順眼就聚眾打人,甚至還脫光被害者的衣服,用熱水淋身,以盬水澆傷口,用筷子戳對方下體,兇狠殘暴程度絕不比黑道大哥遜色。

  法務部的統計資料也顯示,台灣的少年犯人數從民國七十四年開始一路攀升,但八十一年以後成長漸緩。以性別來看,大多數少年犯為男性,七十四年約占總數的九成五,至八十四年,男性少年犯總數雖增加一倍,但比率降為八成八。反觀女性少年犯,七十四年只有五百多人,約占總數的百分之五,到了八十四年,人數激增為二千多人,且比率提高至一成二。

  當台北市阿扁市長為了匡正無聊男人上公娼館消磨一番的劣行而廢除公娼時,卻有愈來愈多的女性勇於投身買春市場。某大賓館夜總會引進歐洲「Men Power」男性上空表演,場場賣座爆滿,中年婦女與少女觀眾擠滿舞臺前後,瘋狂程度可令男人汗顏、失色。

  八十七年三月,台北市破獲擁有一百五十六名的超大型牛郎店,可見這個市場具有相當光明的遠景。據警方的非正式統計,歷來光顧過牛郎店的女客中,百分之卅七為家庭主婦,近三成是單身女子,只有百分之二十一是歡場小姐。

  牛郎店發展之初,歡場女子是最大客源,她們常以報復的心態,找頭牛郎來洩洩恨,此種以怨報怨的心理乃人之常情,還情有可原。但近年來,良家婦女竟成消費主力,而且年齡層愈來愈高,她們錢多,出手大方,可令一向愛在歡場裝闊的男人瞠目結舌。

  除了暴力、買春外,根據董氏基金會公佈的「八十五年台灣地區成人吸菸現況調查」指出:十八歲以上成人吸菸人口比例,已由八十四年的百分之三十一降至二十八點六,不過,女性吸菸人口卻有增加趨勢,由百分之八點五升至十一。在泡沫紅茶店常見到三五成群的年輕女性,手拿一根煙,配上紅茶、小菜,還真會享受烏煙瘴氣的人生!


性情變壞

  由於社會地位不佳、經濟能力不足,教育程度不高及傳統禮教的訓誨,吃苦耐勞、守份認命、無怨無悔成為昔日舊女性的典型特質。如今,上述的惡劣外在條件已全然改觀,新女性當然不願再死守這些舊女人的枷鎖,只是,在這轉換蛻變中,女人似乎也同時拋棄了女性特有的優質。

  不願再全心付出是現代女性的重要特質之一!

  她們認為,能幹的婦女為了要演好母職的角色,總將家人列為第一優先,而忽略自己的需求與慾念。雖然獲得「偉大」的封號,但偉大似乎脫離不了悲劇,偉大背後藏著一幕幕血淚辛酸史!因此決定做個忠於自己感受的女人,不再眷戀讚美,而學著做一個不能幹而疼惜自己的女性。

  泛性別化是部份新女性的另一特質!

  掙脫了長期束縛,女人開始以批判的眼光看世界,女性口口聲聲強調兩性平等,凡事不要有性別差異。但是,若干女性常以仇恨的心理對待另一性,因而性別成為其評斷事情的首要因素。

  例如,報紙標題強調「女子」駕車闖禍,「薇拉」(女名)颱風潑辣,或是婚禮賀辭寫「郎才女貌」等,都成為她們攻擊的靶心。連諾貝爾得主楊振寧先生赴建中而不去北一女演講,也被歸類為性別歧視的舉止。

  選賢與能應是選舉的最佳原則,但是有些小心眼的女性卻提出「女人選女人」的口號,這是不是就像「暴牙選暴牙、戴眼鏡的選戴眼鏡的」一樣無稽可笑?

  記得數年前朱高正先生參選省長時,曾於政見發表會場與某位女性選民起口角,並以骯髒言語對罵,惹得婦運人士上電視扣應節目唾罵他。其中有位著名,並在最高學府任教的婦運人士公開表白:女人被男人欺負的事就是全體女人的事,但是男人被男人欺壓則與女人無關。難道這就是這些受過高等教育並身為人師的女人的是非觀?

  自我主義也漸漸成為現代女性的顯性特質!

  由於職業婦女日漸增多及女人愛美的天性,台灣產婦一個月的純哺餵母乳率不到百分之五十,不到百分之五的母親哺餵母乳超過六個月,形成現代特有的奶瓶文化,並糟踏了女性特有的養兒育女功能。

  哺餵母乳,本來是上天賦予母親的天職,可以增加母子間更密切的接觸,也可滿足嬰兒情緒及情感上的需要。但是,今日女性卻以各種理由來推卸此天職,事實上只要有心去做,那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的。如果真的苦無良策,建議參考,八十七年三月三十日中國時報家庭生活副刊所登的:上班媽媽餵母奶八招。

口氣變壞

  台灣婦運早期爭取的是女性教育、政治、法律和經濟上的權利,近年來,卻掀起一股性革命浪潮,女人針對身體、情慾自主權及不可侵犯權,向男性發出清楚且強烈的主張。

  一九九四年喊出了「打破處女情結」、「我要性高潮,不要性騷擾」的口號,一九九五年台灣出現了「豪爽女人」,又一年,台大女研社在宿舍開辦「A片批鬥大會」,女學生終於找到看A片的正當理由了。

  「豪爽女人」一書鼓吹女性要解放情慾,被金石堂書店評選為一九九四年最具影響力的書。豪爽女人追求情欲解放,要求性愛自主,告別處女情結,儼然變成枉顧禮教的「現代豪放女」。

  豪爽女人運動引起社會譁然,面對紛至沓來的叫罵聲,該書作者說:這表示她所提出的主張,準確地點出社會的現實面。這位豪爽女人開山祖師分析,一些男性會用激烈的言詞批判她,是一種恐懼與仇恨的情緒投射,他們害怕自己的地位不保,痛恨女性在情慾方面所表現出來的自在和自主。

  我們的社會真的是性壓抑的社會嗎?這個社會中女人有需要鬧性革命嗎?許多男人不免疑惑,一定要性解放,女人才能做到真正的解放嗎?

  部份女性主義者則斬釘截鐵地回答:「是的,除此以外,女人無路可走,只有性解放,女人才能不受制於父權道德,才得以徹底拋掉壓抑情慾的包袱,換句話說,性解放的文化才是女人解放的文化。」

  這些激進的女權主義者到處演講,鼓吹女性肆無忌憚的享受性愛,高唱性解放、性愛無罪,主張公開場合作愛也無妨。有一次,國內最著名的電視扣應節目邀請專家學者探討此問題,豪爽女人的開山鼻祖就慫恿、鼓勵某位扣應的少女,現在就可以去酒吧好好享受一番巫山雲雨。

  目前台灣青少年性問題已日益嚴重,產生的後遺症也相當棘手,翻開報紙,不時可見小孩子生小孩的真實故事,快速增加的父不詳及棄嬰等悲慘案例也令人憂心。八十六年,一項針對全國婦產科醫師的問卷調查,發現高達九成四的婦產科醫師,曾接觸過未成年少女懷孕求診的經驗。

  自古以來,女性一再譴責男性的風流韻事,好色絕對是女性口中壞男人的特質之一。如今部份婦運者卻倡導「豪爽女人」運動,宣導「只要我喜歡,有何不可以」的一杯水觀念。

  民主社會裡,人人享有高度的言論自由。但是這些標新立異的婦運者,在賣弄個人聰明才智時,是否也應考慮對社會該盡的責任?社會上有心之士是否也應對這些惑眾的妖言提出適當的反駁?

頭殼變壞

  正如前面幾個章節所述,為了爭取權益與保護,近幾年來,女性同胞透過立法與修法,獲得不少成就。再加上政府及民間等相關機構、團體陸續成立,女性的保護傘已愈撐愈大。

  猶記得,當「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完成三讀時,朝野三黨女性立委手牽手排成一排,歡天喜地慶祝此一保護婦女的法案終於通過。

  看到這一幕情景,我差一點得到腦下蜘蛛膜出血症,並非是興奮過度所致,而是為這些苦盡甘來的女性立委感到可憐,難道她們真的是頭殼壞了?天真地認為,這些法律、機構就能使女性安心地走在黑夜暗巷中?

  古有明訓,徒法不足以自行,大哲學家賴子常說,法律是用來規範好人的。不妨想一想,台灣的法律多如牛毛,但是有幾戶人家敢夜不閉戶睡覺?有幾個警察機關敢不裝鐵窗?。

  新女性頭殼變壞的案例還真不少呢!以近來節節上漲的離婚率為例,台中市新路親情協會曾舉辦第二春聯誼活動,該協會在訪談中發現很不尋常的現象,即其中超過四分之一是女性主動休夫。部份女性在達到離婚目的之後,馬上積極打入上流社會,企圖從中找個滿意的新老公,強悍的作風令「小男人」甘拜下風。很多女性更直言她們覺得丈夫不長進,品味和見識都差,她們越看越不順眼,乾脆離婚了事。

  其實,很多資訊是婚姻生活的地雷,有些新女性不太愛用大腦,或是頭腦有點秀逗,常以囫圇吞棗的方式處理這些新資訊。一會兒認同男女有別,一下子又高舉女性主義大旗,做家事時強調雙方平等,談到家用則認為先生該負全責,甚至以用丈夫的錢為傲,善變得令男人無從招架。

  「盡信書不如無書」,吸收新知固然能開拓女性視野,但媒體傳遞的往往是表象化的經驗談,基本立場常相互矛盾,很容易造成誤導。尤其是,遇到能言善道的激進女權份子,不少女性就像著了魔的信徒,將被講得頭頭是道的歪理視為聖言神話,搞得全家雞犬不寧,最終家破人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