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正義評論:
請總統、部長不要再迷思於現有的教改方案,浪費年輕人的青春與金錢,請速參考本人所提之分離式教育概念,建立符合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彈性多元、客觀公正、質量並重五大目標的終身學習制度,才能人盡其才,提升國家的競爭力,打造幸福的國度。
人才培育機制失靈 台灣發展隱憂
· 2012-05-10 01:14
· 中國時報
· 【林志成/特稿】
韓國三星集團總裁李健熙曾說:「一個天才可以養活一百萬人,三星集團培養人才,絕對不省錢。」反觀台灣,因年輕人不愛出國留學,海外人才庫空了;加上本土培育出來的一大堆碩、博士未好好利用,放任他們屈就低薪、難發揮的工作,不但造成資源浪費,國家競爭力也降低。
台灣缺乏天然資源,過去能創造傲人的經濟奇蹟,就是靠人才。但我國近十年來薪水偏低,大學教授月薪才十多萬元,香港、韓國或新加坡用三、四倍的薪水來台灣挖角,造成我國人才大失血。
三、四十年前,台灣教育環境不好,很多年輕人出國留學,成為我重要的海外人才庫。台灣高科技產業得以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很多海外人才回國貢獻是重要助力。
但根據統計,二○一○學年度,台灣學生共二萬四八一八人留美,比一九八○年代高峰期衰退四成。反觀大陸,二○一○年留美學生達十五萬八千人,比前一年增加廿三%。此消彼長,台灣輸很多。
台灣年輕人不出國留學了,改留在國內讀碩、博士,但教育體制不重視與產業界合作,花了資源培養很多高學歷者,他們卻找不到好工作,有的只能四處兼課,連養家餬口都不夠。曾有有博士每周兼十學分的課,平均月薪僅一萬八千九百元,只比基本工資高一點!
高等教育出狀況,中小學問題也不小。台灣升學制度以學科成績篩選人才,從競爭脫穎而出的人就只會考試,其他能力不得而知。高爾夫球后曾雅妮、美國職棒大聯盟球星王建民等人,在台灣教育體制內難發光,但他們都在世界體壇爭得一席之地,凸顯國內教育單一價值觀的缺失。
我國人才培育機制失靈,有必要訂出新策略,為國家未來二、三十年發展奠基。即將上路的十二年國教應改變獨尊學科能力的現象,培養學生多元能力。
高等教育不能只在乎學術論文,應重視產學合作,培養出可為產業提供實質貢獻的人才。政府也要以政策引領年輕人出國留學,培養更多具有國際經驗者,以為國家帶來新觀念、新活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