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存在一個多樣化的社會,謀生的方式很多,固定的上下班生活並非唯一的一條路,只要懂得利用自己的創意,其實週遭環境遍布機會。聰明的人看得見,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充滿有待開發的機會,只要我們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路,然後善用機會,努力實踐,因此而成功致富並非不可能。
及早計畫
如果你想過有別於一般人的多采多姿日子,你必須從年輕時就開始規劃,並克服迎面而來的挑戰,才有「本錢」度過往後的悠遊人生。
多數人沒有勇氣接受新的挑戰,也不願意從過去的挑戰中學習,不了解這些挑戰所深具的意義與價值。心理學家建議:「人要樂於承受痛苦,因為痛苦是指出錯誤態度或行為方式的自然方法,對不以自我為中心的人而言,每一刻的痛苦都是成長的機會。」一個人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雖然依然必需面對挑戰,在轉變的過程中也暗藏危機,但這個改變很可能提供了更大的成長空間與成功機會,較之走平凡的路、走最順其自然、最不需改變的路所達到的成就大。所以,無論處在何種狀況,都應該選擇值得做的事去做,而非只挑容易的事做。
如果你已知道什麼是自己的最佳選擇,你應早日詳加規劃,將進行計畫的方法、點子、想法寫在行事曆上,然後設計一個進度表,每週檢驗自己是否如期進行,是否以審慎的態度面對問題。倘若需要改進,找出沒有拿出最佳表現的原因何在。當你的計畫按步進行,大有進展時,不要忘了輕鬆一下,喝杯咖啡、看場電影,鼓勵一下自己。
趁早規劃人生非常重要,因為時光不待人;不受世俗價值觀影響自己的內心選擇更重要,因為只有選擇符合自己志趣、性格與能力的生涯規劃,成功機會才會大增。
選擇自己內心的生涯規劃
為什麼一個歌喉好、愛唱歌的人,選擇當歌者較有成功的希望?為什麼一個喜歡畫圖、會畫畫的人,選擇當美術工作者會較有成就?為什麼一個遇事一板一眼、擇善固執的人,不適合從事公關協調工作?因為一個人的特質、能力、興趣、優缺點與性格,皆會影響生涯選擇的成敗,並是順應生涯改變不可或缺的條件。
絕大多數的人對自己所選擇的行業,只以外在的條件--工作環境、前瞻性、待遇、福利,來衡量取捨標準。事實上,這種事業報酬率的觀念,已是過時的想法,因為你忘了考慮內在的選擇。而聆聽內在的選擇,可使你的工作與目標更具爆發力。如果你選擇的事業獲利奇高,所從事的工作穩定無壓力,卻讓你感到苦悶抑鬱,你最終仍無法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因為你內心的動力已經消失。
我的侄子去年考上淡江大學數學系,他的父親頗不高興。我雖然覺得他應該可以再考好一點,但仍慶幸他考上自己喜歡的數學系。有一天我問他父親:「你為什麼不高興?」他說:「考上什麼數學系,將來有什麼用?」「為什麼沒用?那你說什麼系才有用?」我老哥於是說:「至少也應該唸個機械、電機系什麼的。」我開始大力反駁:「老哥,你不要忘了你兒子數學能力很強,他也喜歡數學,將來大學畢業,他還可以轉攻讀自己熱愛的電腦,電腦可是現代資訊最重要的一環。」「那難道非轉攻電腦不可嗎?如果沒轉成,數學能賺幾個錢?」我老哥還是不以為然。
我老哥與大多數人一樣,常常受外在的價值觀影響,忽略了一個人之所以會成功並不是讀了一個「社會公認」的好系,而是應早早下功夫,找出自己最喜愛、最擅長的技巧,並以熱情的心,加以發揚光大。而他的兒子能考上自己喜歡、擅長的數學系,事實上已跨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接下來就要靠他自己的領悟與努力了。
第二個誤導人決定生涯選擇的是家庭或社會壓力。許多父母要求子女步自己的後塵,子女也甘受父母的桎梏或無力擺脫父母的要求,全然不考慮自己的性向,從此過著「為吃飯而工作」的無趣日子。
第三個外在誤導因素是收集的資訊不夠,不了解就業市場,僅憑著各類求才廣告,而草率決定自己的工作方向。
第四個外在因素是聽信無知的忠告。有建設性的忠告是深具意義的,但有些勸告不但無知、不懷好意且會無端的打擊人的士氣。
第五個不利外因是對自己將來的方向沒有概念,只好碰運氣亂闖。
以上的外力干擾了大多數人的生涯選擇,於是每個人以被動的態度固守著自己吃飯糊口的工作,忽略了一開始就要傾聽自己內心的渴望與感情是什麼,結果當然是離成功愈來愈遠了。
你要成功,一定要知道自己內心喜歡什麼?你的性向在那裡?你的潛能在何處?做什麼事可以讓你廢寢忘食、充滿喜悅?然後再考慮外在因素,如此,才不會本末倒置。
要考慮這麼多內在因素似乎很令人困擾,其實說穿了,不過是要你「了解自己」。
要了解自己
從古希臘開始,奧林匹克中心即懸掛著「了解自己」的標誌,給予追求光明前途的年輕人一個誠摯的忠告。
一九九六年八月,第二十五屆奧運在美國亞特蘭大順利開幕,代表中國大陸的伏明霞獲得女子跳水金牌。當她從容的縱水一跳,優美的姿態劃破長波,那一霎那,令人極為振奮與感動。我為她落水時的無瑕美姿振奮,我也對她為跳水運動所付出的努力而感動。
自小就愛玩水的伏明霞,了解自己是個水中好手,下水時如魚得水的感覺,讓她知道自己可以往水中發展。一旦選定目標,她日夜苦練,憑著天賦與努力,終於連續二次在奧運上勇奪金牌。
在人生的各式競賽中,自我了解向來是致勝關鍵。世界各國的奧林匹克選手知道自己的體能極限,勇於接受生理的磨練與打破世界紀錄,並以其他世界級的運動員為挑戰標竿,幫助他們在競賽時以顛峰狀態達到最佳成績。
無論你想從事什麼工作,你要先了解自己,再加倍努力,就有成功的希望。除非你是「生而知之」的天才人物,凡是「學而知之,困而知之」的一般人,任何能力多半是自工作中不斷的觀察、磨練得來的。你在所從事的領域中用的心力愈大,花費的精神與時間越多,收穫也就愈大,將來就越有能力承擔重要的工作。
大家都想了解別人,進而互相了解,但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潛力在那裡?我們幾乎都公認:人的潛力是無窮的,平時認為絕對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在遇到無法逃避的外來強大壓力時,會激發出內心鬥志,創造出奇蹟。但潛力不是天生的,對絕大多數的一般人而言,需要由工作和學習中累積起來的。
就以奧運女子跳水金牌得主伏明霞來說吧!如果不是她深深了解自己的性向,早早發掘自己的潛能,再靠平時下功夫苦練,不斷學習,增加技巧和體能,絕不可能在群雄並起的奧運中勇奪冠軍。
再拿美國職業籃球Celtis隊最佳選手賴瑞.柏德(Larry Bird)來說,大家都認為他動作慢,不夠靈活,又跳不高,不可能成為傑出的籃球選手。可是,賴瑞酷愛籃球運動,平時肯辛勤苦練,又肯用心觀摩別人的技巧。他了解自己的長處是判斷力強,傳球的時機抓的很準,是屬於智慧型的球員。每次比賽,他都異常冷靜,不僅控球準,還頻頻得分。八年前,他更獲得三分球球王,絕妙的球技終於使他成為世界級球王。雖然,賴瑞已自球場退休,但他懂得克服自己短處,充分發揮自己長處的精神,已深深影響許多人。
名作家鄭石岩先生在《開心的生活》一書中說:「人越了解自己的特質和條件,就越能善用自己的優點和能力,成功的機會也就大大提高。請注意,成功是很令人開心的生活體驗。要給自己訂一個合理的抱負水準;要用自己的能力、特質和條件去發展與成長,而不是用別人的抱負水準當自己的目標。此外,我們更要懂得給自己喝采,不要等著別人來為自己打氣;要懂得善待自己,培養精神力,才有力量克服困難。」他又說:「每一個人都具足一定的才華,都能活出自己光明的人生。每個人都是菩薩,但要有信心和勇氣去實現莊嚴的人生。」
如果不了解自己的才華與特質是什麼,便無從發揮能力,遑論發掘自己的人生標竿。許多人隨便選擇了一份工作,或在同一工作崗位上過久,已呈現彈性疲乏的狀態,於是,每天最期盼的就是趕快下班回家,因為工作無法滿足他心中潛在的渴望,只有下班才能自工作中解放。
對你我而言,了解自己並發掘自己的人生標竿,是深具意義的。謹記我們要追求的是自己的人生目標,而不是仿效別人或滿足別人的人生目標。我們要走向自己最喜歡、最能發揮才華、最擅長、覺得最有回報的領域。如果此刻你已走偏,不要覺得為時已晚,有計畫的一步步往回走,勇敢的給自己一個回頭的機會。
金錢固然是選擇事業的主要考量因素,但它絕不是你人生事業規劃的唯一考量。如果你只為錢工作,在得知另一行業能賺更多錢後,你即會放棄原有的工作。到最後,你會茫然,不知道自己所為何來,你也可能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在那裡。
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標竿,就會有使你固守在某一條路的動機,再培養富有創造性的能力,你的旅程將充滿驚喜與希望。只要你追求成功的動機不曾削弱,創造能力與日俱增,成功之日便屈指可數。
培養富有創造性的能力
我愛台灣,因為台灣是我的家鄉;我也熱愛年輕人,因為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明天的希望。遺憾的是,台灣的生活環境髒亂擁擠,加上教育體制僵化,致使年輕人普遍缺乏創造性的想像空間。暑假期間,我見到年輕人流漣在百貨公司、電影院、電動玩具店裡,卻看不到他們去嘗試較具創造力的活動。雖然他們還年輕,但應該開始起步,模擬自己未來的景象、培養創造力、了解自我效能的重要,不應只是為排遣時間而漫無目標的玩樂。
要知道,早一步培養創造性能力,即掌握了成功的先機。而什麼是創造性能力?也許魏特利博士能給你答案。
魏特利博士(Dr. Denis Waitley)在他的著作《領導自己》中提到,人的自尊只要三隻腳即可以穩定平衡,因為這三隻腳牽涉了內在的核心價值,但經過多年的研究,他才了解到最重要的是第四隻腳。椅子的第四隻腳是自我效能(Self-efficacy),這是一種實用的信念,認為自己有能力在變動不安的世界中,控制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價值感可提供你勇於冒險的情緒工具,但要有自我效能( 控制與能力感 ),才能相信自己終必成功。缺乏自己具備改變能力的信心,這種信念便無法培養。
魏特利博士又說,自我效能基本上是對自我能力的信心--不是控制或宰制別人的能力,而是富有創造性的能力:能夠成功地做自己打算做的事。一個人有穩固的自我效能後,身與心能共同航向目標--成為自己想當的發明家、藝術家、主管、教師、作家等等。理論上而言,一旦一個目標達到後,就不再是個目標了,企業家找到願意投資足夠資金的人發展新事業後,就不必繼續找資金。然而自我效能卻是例外,它讓自己有力量往目標奮鬥,在達到初步目標後,仍然能推動你繼續向前。
這也是為何一個人想成功,必須從年輕時就要開始培養創造性能力的原因。你參與越多的活動,不斷的磨練自己,雖會歷經挫敗,但也有機會成功。越常成功,信心越強,越有承擔責任的勇氣。
而當你以無比的信心與理念往前邁進,身心共同航向預設的目標時,支持你的就是投射在你大腦中的未來的輝煌時刻!
投射未來,預設道路
成功的人則不然。他們會將遭受的負面經驗視為走向成功之前的必經路途,經常在腦海中浮現將有的輝煌時刻,不斷將自己投射在未來的康莊大道,鼓勵自己朝預設的目標前進。他們的人生哲學是:只要我想成功,我夠努力,我終有一天會達到自己預設的成功目標。
我的老公從年輕開始就是個標準的「球棍」,七年前從美國學成歸國後,第一件重大決定,就是趕緊加入「歸國學友籃球隊」,得以每週固定馳騁籃球場兼暫時做個離家的快樂男人。如今年屆中年,他對打球的熱愛有增無減,一下子代表電研所出賽核研所籃球隊,一下子又代表歸國學友隊與夢幻明星隊競賽。戰績雖是平平,但看到許多中年上班族此時已變成「電視、應酬族」,他的運動精神倒也可嘉。
因為夫妻二人白天都要上班,回到家又要應付一雙「相差九歲,但很會吵架」的兒女,所以晚上就寢前,二人已無力談太多「甜言蜜語」,大部分對話都「言簡意賅」,點到重點就好。
最近,我發現他有一套「籃球哲學」挺受用的。其實,他那套「籃球哲學」很早以前就在我面前嘀嘀咕咕過,只不過我左耳進右耳出,沒什麼感覺。現在開始寫作,神經忽然「變得細的不得了」,不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還可從一粒沙看全世界,更不可思議的是還可從他的籃球哲學中悟出一番大道理!
什麼是他的「籃球哲學」?他談到在每一次球賽時,總有些人只知道打球,但不懂得如何控球、投球、跑位與防守。常常有球員拿了球,就唯我獨尊,不管自己投球準確率如何,從頭衝到尾,然後一個上籃,結果籃外空心。也有人中籃率奇低,偏偏他把球傳給球友後,就喜歡跑到籃下等球,拿到球不但投不進,也沒有善盡防守的責任。老公表示:打球的絕竅在於球還沒落下時,就應該知道落點在那裡;球一投出,就應該知道自己往那裡搶攻或防守。
超高的籃球絕技可預知球的方向與落點,進而輕易玩籃球於手掌間,我們何嘗不可正確的預設自己的方向,然後有計畫的朝未來人生美景邁進?不要認為未來之事不可求,如果我們將未來景象預先投影在腦海裡,不斷的演練,並將想望化為行動,拼命去做,有一天,我們會赫然發現,此刻達成的願望,不就是以前曾在心中預設過的嗎?
設想站在人生的舞台上,為內心的自我期許而奮鬥,雖不見得聽得到別人的掌聲,但自己內心的掌聲才是最重要的。
已故的美國人克洛(Ray Kroc)在五十多歲時,才創立人盡皆知的麥當勞公司(McDonald's Corporation )。他強調人要為內心的掌聲而奮鬥,而不只是為了錢。克洛說大多數人在聽不到別人嘉許的掌聲後,就很難將掌聲與自己的工作聯想在一起,但事實上,來自內心的掌聲才是最重要的,這種掌聲會使人心跳加速,帶來成就的驕傲與滿足。
許多人會認為,五十多歲才創業,似乎為時已晚,但克洛內心極欲創辦一家速食公司,提供給大家快速精簡的美食,於是克洛稟持對理念的愛,成功的創辦了風靡全球的麥當勞公司。
克洛說:「倘若你熱愛自己的想法,趕快將之具體實現!如果你不愛你的想法,就丟棄吧!倘若你在很年輕時,就為從事最賺錢的工作而出賣了自己,你將一輩子為錢而工作。失去了對工作的愛,你將無法發揮自我實踐能力,你的人生亦無法成長茁壯。」
另一位為內心的自我期許而奮鬥的人,就是名滿台灣的老演員「陶姑媽」--陶述。我從小看她的戲長大,她始終演一些配角,演了幾十年的戲,從沒成為紅星。但在眾多演員中,我依然對她的印象特別深刻,因為她總是很認真的在演每一齣戲。
許多人認為,如果不是導演給她演「陶姑媽」這個角色,以她的條件,不可能在當時擁有相當的知名度,更遑論在年老之際還被金馬獎提名入圍。其實,這正是大家的迷思。大家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陶姑媽這次入圍的主要因素,就是她從事演藝事業幾十年來的執著與努力的結果;她對這份工作的熱愛始終不減,一直都很認真的學習、磨練,雖然常演些微不足道的角色,但她始終固守在自己摯愛的舞台上。
我深刻了解,一個用幾十年歲月,不斷的揣磨演技的好演員,年老時只能踽踽獨行於演藝圈的落寞。她靠著對演戲的熱愛、對自我的期許、為內心的掌聲而一路辛苦走下來。雖然欠缺擔綱的機會,但她知道,一旦她一生夢寐以求的機會來臨,她必會全力以赴,把幾十年的演戲經驗、技巧,毫無保留的呈現出來。能入圍金馬獎,絕不是僥倖得來的。
成功的人懂得不斷超越自我,如果你覺得自己可以做的更好、更成功,請不要再猶豫了,趕緊為自己內心的自我期許而奮鬥。想想我們只有今生可把握,何不痛痛快快的走一回毫無遺憾的人生之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